kaiyun-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圆满落幕,埃塞俄比亚选手包揽男女冠军
202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于10月20日清晨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,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选手参与了这场盛大的赛事,经过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表现抢眼,包揽了男女组冠军,男子组冠军由年仅24岁的阿贝贝·托拉以2小时05分37秒的成绩夺得,女子组冠军则由名将莱特·格布雷西拉西耶以2小时20分15秒的成绩摘得,中国选手方面,李子成以2小时10分28秒的成绩获得国内男子组第一名,张德顺则以2小时27分45秒的成绩位列国内女子组榜首。
赛事盛况:万人齐跑,展现城市活力
清晨6点30分,天安门广场已是人头攒动,尽管气温偏低,但选手们的热情丝毫未减,随着发令枪响,参赛选手如潮水般涌过起点,场面蔚为壮观,今年的赛道延续了经典路线,从天安门出发,途经西长安街、昆玉河、奥林匹克公园等地标,最终抵达终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,沿途吸引了数十万市民驻足观赛,为选手们加油助威。
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在开幕式上表示:“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不仅是体育盛会,更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,我们希望通过赛事,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,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。”
埃塞俄比亚选手强势夺冠,中国选手表现亮眼
男子组比赛中,埃塞俄比亚选手阿贝贝·托拉从起跑阶段便展现出极强的竞争力,半程过后便确立了领先优势,尽管肯尼亚选手基普乔格在最后5公里发起猛烈追击,但托拉凭借稳定的配速和出色的冲刺能力,最终以2小时05分37秒的成绩夺冠,这一成绩也刷新了北京马拉松赛会纪录,基普乔格以2小时06分12秒获得亚军,另一名埃塞俄比亚选手贝克勒位列第三。
女子组方面,莱特·格布雷西拉西耶延续了她在长跑领域的统治力,她在比赛中段便甩开大部队,独自领跑,最终以2小时20分15秒的成绩轻松夺冠,肯尼亚选手切普科奇和埃塞俄比亚选手耶沙内分获二、三名。
中国选手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,李子成作为国内男子马拉松的领军人物,全程稳扎稳打,最终以2小时10分28秒的成绩获得国内男子组第一名,总排名第八,女子组中,张德顺凭借后半程的出色发挥,以2小时27分45秒的成绩夺得国内女子组冠军,总排名第十,赛后,李子成表示:“能在主场跑出这样的成绩,我感到非常满意,未来会继续努力,争取在国际赛场上取得更大突破。”
赛事保障全面升级,科技助力选手突破
为确保赛事顺利进行,组委会在医疗保障、赛道补给、志愿者服务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,今年首次启用了智能心率监测系统,通过佩戴在选手号码布上的微型传感器,实时监测选手的心率变化,一旦发现异常,医疗团队可立即介入,赛道沿途设置了15个补给站,提供饮用水、能量胶、香蕉等补给品,并配备了200余名医疗志愿者和50辆救护车。
科技元素的加入也为选手提供了更多支持,组委会与多家运动科技公司合作,推出了“智慧马拉松”平台,选手可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自己的配速、心率、赛道坡度等数据,并根据系统建议调整跑步策略,不少选手表示,这一功能帮助他们更科学地分配体能,避免了过早透支的情况。
全民参与,马拉松文化深入人心
除了专业选手的激烈角逐,大众跑者的热情同样高涨,今年的赛事设置了全程马拉松、半程马拉松和迷你马拉松三个项目,吸引了不同年龄、不同水平的跑者参与,来自上海的退休教师王先生今年65岁,已连续参加了5届北京马拉松,他笑着说:“跑步让我找回了年轻时的活力,只要身体允许,我会一直跑下去。”
赛事还特别设置了“亲子跑”环节,数百个家庭携手冲过终点,成为赛道上一道温馨的风景,北京市长跑协会负责人表示:“马拉松不仅是一项运动,更是一种生活方式,我们希望通过赛事,让更多人爱上跑步,享受健康生活。”
环保理念贯穿始终,绿色赛事获好评
今年的北京马拉松延续了绿色办赛的理念,组委会与环保组织合作,在赛道沿线设置了分类垃圾桶,并鼓励选手使用可降解水杯,赛后,所有废弃物品均由专业团队统一回收处理,赛事奖牌和参赛服装均采用环保材料制作,获得了参赛选手的一致好评。
国际田联代表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高度评价了本届赛事:“北京马拉松的组织水平堪称世界一流,无论是赛道设计、赛事服务还是观众热情,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。”
展望未来:北京马拉松迈向更高目标
随着2024年北京马拉松的圆满落幕,组委会已开始筹备明年的赛事,据悉,2025年北京马拉松将进一步扩大规模,并计划邀请更多国际顶尖选手参赛,北京市体育局表示,未来将继续提升赛事品质,力争将北京马拉松打造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马拉松赛事之一。
对于广大跑友而言,这场赛事不仅是一次竞技的舞台,更是一次全民健身的盛会,正如一位参赛选手所说:“马拉松的魅力在于挑战自我、超越极限,无论成绩如何,能站在起点,就已经是胜利。”
发表评论